找到相关内容4889篇,用时3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选择与重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内在机制

      佛教自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家、道家的影响,同时也给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逐步走上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道路,一步步中国化、民族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了。”(1)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除了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时代契机,应有思想文化本身的根据。笔者认为,...

    王荣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1141874.html
  •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湘粤佛教界首次办祭祖祈福

     11月13日,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祈愿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在湖南省炎陵县湘山寺、广东省东莞市黄旗镇观音古寺住持自度法师倡导下,湘粤两地宗教界领导、佛教界人士共三百余人齐集湖南株洲炎帝陵,举行祭祖祈福大典。   大典由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岳法师主持。法师宣布祭祖祈福大典开始后,主祭人广东省东莞市长实集团总裁、黄旗观音古寺执行常务理事蔡金华居士敬献高香,蔡金华居士、自度法师等依次敬献花篮...

    佚名

    |祭祖|炎帝|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11/1304352043.html
  • 竭石山水岩寺5月15-17日民间传统文化庙会

    为期三天的“民间传统文化庙会”活动,势在必行。 今年诸缘聚合,多方参与,决定恢复四月十三传统庙会,望广大善男信女,买客商家前来参加,共享胜会。 时间:5月15日-17日(农历...

    佚名

    |水岩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5/23010923414.html
  • 传统文化的选择——浅析中唐时期祖师禅崛起的原因

    传统文化的选择——浅析中唐时期祖师禅崛起的原因  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经中亚西域地区传入中国内地,这是古印度文化在中国文化圈内的移植,但经过长期的选择、改造和重构,它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并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禅作为佛教中衍生出来的一种修习方法,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如来禅则是这个过程中的过渡形态。由于如来禅未能破除印度文化的框架,因此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抵牾,这也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81959050.html
  • 忠言——如果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教育消亡,比亡国更可怕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要有次第,要有顺序。循序渐进,就容易学习了。 2 小乘佛法(又叫做“南传佛法、上座部佛教”),相对比较容易修学。 唐朝中叶以后,为什么中国人不学小乘佛法、而...西方人富国强兵,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教育,几乎丧失了自信心。这一百年当中,遭受的苦难,真叫奇耻大辱! 5 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人头又抬起来了!可是,1919年以后,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教育这个...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0261179376.html
  • 选择与重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面对佛教的传播、发展表现出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而鲜明的主体意识。中国文化经过长期“如琢如磨”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两汉时,虽“独尊儒术”,但并不能真正做到“...交流和碰撞,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佛教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同化,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调和性。主要体现在:   1.对封建政权的适应。印度佛教认为出世的僧人高于在世的俗人,僧人见了王者不跪拜,...

    王荣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113285829.html
  • 从陵川三教堂谈佛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

      从陵川三教堂谈佛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李中笑   陵川三教堂的历史,应从崇安寺的山门———古陵楼谈起。据《王莽岭志》记载:“古陵楼上原有千手佛,老子、孔子等泥塑,是唐宋以来提倡三教合一...形式的本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共同支撑中华传统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当为佛、道、儒三家。三家共同的理论基础就是“和”。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在《论语》中说:“礼之...

    李中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4184606.html
  • 佛教初传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和——读《牟子理惑论》

    佛教初传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和   ——读《牟子理惑论》   黄夕原   《牟子理惑论》是佛教初传时的一部中国佛教论著,最早见于南北朝时宋明帝(465-471年)敕中书侍郎陆澄(刘宋、南齐时人)所撰...佛教的疑问和责难,代表了当时人对佛教的普遍看法。牟子引经据典的答辩,则体现了部分信仰佛教的学者为宣扬佛教而试图调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作的努力。提问与辩驳的来回往复中,所体现出佛教初传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黄夕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41558776.html
  • 从建筑的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

    从建筑的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  关键字:建筑 存在 佛教 三点 文化 融合 视角 边值问题 中国 传统文化 四阶 正解   在中国的建筑装饰里,有一个十分具象且重要的表现,就是狮子。从...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象征之一呢?追根溯源,还是要回到印度,即两汉之际佛教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狮子在印度佛教文化中的地位比大象还高,可以想见的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文化融合,经历过几次大的兴佛运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21465102.html
  • 从《维摩诘经》看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下)

    修行;在他们看来,世俗世界存在着贪欲、嗔恚、愚痴、烦恼,本质上说充满痛苦,而要达到涅槃境界必须出世间。与之相反,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强调“入世”,个人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完善自己。可见,这时佛、儒两者的主张...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影响之深。所以说,这个时期对《维摩诘经》的理解,不可避免地表现出玄学化的倾向。  第二,导致了知识分子型信徒的大量出现,这对于提高佛教的社会品位、改变士大夫们对佛教的态度,起到了积极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5141846.html